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规划信息公开 > “十三五” > 专项规划

区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溧水区“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1-11-24 来源:溧水区人民政府

溧政发〔2017〕77号

各镇(街),区各局办,区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溧水区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溧水区人民政府

2017年5月18日


南京市溧水区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江苏省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苏发〔2016〕33号)的文件精神,根据国家审计署、江苏省审计厅、南京市审计局制定的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全面构建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于强富美高新溧水建设。

二、目标要求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这条主线,全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完善审计制度,推进法治、维护民生、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制度,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区、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更加充分发挥。以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为契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推动中央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主线,当好公共资金守护神和民生利益的捍卫者,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溧水发挥服务和保障功能。

——推进审计全覆盖。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在十三五期间,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对重点部门、单位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

——提升审计能力。针对审计的职业特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审计队伍的管理水平,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监督能力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相适应。

——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上级审计机关及我区的联网审计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机制,加大数据分析力度,努力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全面革新,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能力和效率。

三、基本原则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陈规旧制来衡量当前创新事项,努力在保护发展、推动改革、鼓励创新、促进规范上下功夫。

——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强全局意识,遵照审计规律,积极主动地将审计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紧扣全区中心工作,找准审计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突出重大政策落实、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着力服务和保障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树立法治理念,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严格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做到三个区分,即区分是主观故意违纪违规还是过失犯错;区分是政策制度、法规不完善还是有意违规;区分是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等。

——坚持问题导向,履职尽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以及慢作为、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问题,坚持零容忍,坚决依法查处。

——坚持鼓励创新、推动改革。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保护创新,推动改革,以党的政策、中央决定精神、重大改革方向和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审计分析判断标准,保护新事物、扶植创新、包容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全力服务改革、推动改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等入手,突出以下重点。

——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的贯彻落实,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围绕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等方面,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协调发展。

——促进公共资金高效使用。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环境污染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关注促进用好增量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维护经济运行安全。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关注财政、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风险隐患,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重点关注招商引资、国有企事业发展过程中国有资产资源安全,推动转型发展。

——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重拳出击,一查到底。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严肃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和内幕交易等问题。要注重源头反腐,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加快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

(二)重点工作

1.公共资金审计。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为目标,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切实增强财政审计的全面性、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

——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监督检查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点关注财税体制运行、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建立、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推进政府资产报告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财政库底目标余额管理等制度落实。探索开展科目审计,对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5年内至少审计1次。

——加强转移支付资金运行情况审计,重点关注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使用,实施项目跟踪问责机制;积极推动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更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继续开展部门预算审计数据分析全覆盖,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重大资金进行延伸审计,确保党政工作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5年内至少审计1次。不断增加对重点部门和单位的二、三级预算单位审计的频次。注重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督促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预算定额、支出标准和开支渠道,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关注有关小金库吃空饷治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和清理情况,推动作风建设持续改进。

——加强民生政策和资金审计。以促进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关注扶贫、三农、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救灾等政策落实情况,关注民生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绩效,循着资金流向,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追踪到项目和个人,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进行跟踪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有关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和有关项目的建设推进情况,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等工作顺利进行。每年确保民生审计项目数不低于全年审计项目数的25%

——加强社会保障审计和社会救助、捐赠资金及住宅维修基金等公共资金审计。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审计,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加大对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项目审计力度,推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公共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围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重点监督检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围绕住房保障资金缴存归集、使用、保值增值、政策执行,加大对住宅维修基金等住房保障资金审计力度。关注公共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以及职责履行情况,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全覆盖制度,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对所有审计对象在任期内轮审1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十三五期间,逐步扩大任中审计面。按照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要求,全面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积极开展三责联审。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立足权力运行与责任落实,分类别研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重点监督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审计结果公告等制度,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3.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紧跟发展,明确目标,加大公共投资审计力度,从政策、民生、风险、质量、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抑制盲目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落实和完善公共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发挥竣工决算审计促进问责和问效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对重要政策投资执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充分发挥投资审计预防性作用。

——加快公共投资审计制度建设,健全投资审计制度体系,推进投资审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投资审计管理模式转变,保障公共投资审计平稳有序推进,为南京新副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

——不断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审计范围,重点关注政府、社会投资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项目,突出对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加强监督,提高投资绩效。

4.国有资源审计。以促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依法对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等国有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加大对资源富集和毁损严重地区的审计力度,对重点国有资源、重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照中央《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区定位及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特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5.国有资产审计。以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保值增值为目标,依法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实现审计全覆盖,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增强经济活力、防范风险能力,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

——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关注企业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情况、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审计。通过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绩效。

6.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始终把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与审计业务工作统筹考虑、同步部署、整体推进。党组书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其他成员要做好分管和协助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完成党组交办的任务。

一是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融为一体。抓好审计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设置,规范组织制度,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切实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制定加强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的意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审计一线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组临时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和服务功能。

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重点,把岗位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其他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丰富和改进廉政教育形式,健全审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审计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规定。加大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等监督检查力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对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审计管理。以推进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全局性和宏观性为目标,加大对审计计划、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资源配置、成果运用等的统筹整合力度。

1.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加强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按照上级审计机关规定,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计划报批、备案等制度。

2.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坚持国家审计主阵地,大胆调配使用部门财务、内审力量,充分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多部门、多类型、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协作精准的审计组织方式。

3.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税务、市场监督、国资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案件会商、情况通报、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相关制度办法。加大审计成果向有关监督、主管部门的通报力度,推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推动改进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加强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4.加强审计宣传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注重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审计工作动态、成果和政策法规。通过审计结果公开等多种方式,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审计影响。

5.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二)推进审计法治化建设。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优化审计业务工作流程,加强执法检查和业绩考核,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健全审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机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形成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报告等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的审计权力运行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重点完善决策机制、议事规则、执法责任制、执法听证等依法行政制度,不断健全审计业务会议、现场管理、质量检查、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和落实审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集体审议、公开发布等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提高审计制度建设的程序化、科学化水平。

——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适应审计改革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审计业务流程,完善审计现场管理制度,严格审计现场管理。建立网上审理系统,对重点事项和审计发现问题实时审理,对重大审计项目和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审计项目实行跟踪审理,切实将质量控制关口前移。优化复核审理流程,分环节、分层级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实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对发现的重大审计质量问题,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严格实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审计成效提升机制。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力度,完善审计移送事项管理,促进审计监督、党纪政纪监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提高审计移送的成案率。完善审计业务评价考核体系,要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创新改革成效作为评价审计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立审计整改清单制,优化审计整改信息系统,推进审理和整改督查分离,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推动改进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审计、监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请同级政府推进审计整改督查制度和审计整改督查结果通报制度。

——加大审计结果和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审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审计结果公告办法和新闻发布制度。除涉密信息外,依法依规全面公告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关注民意,不断改进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和质量。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工作,注重运用新媒体,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深入推进普法治理。贯彻七五普法精神,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区审计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坚持文明审计、客观求实,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切实改进和规范审计执法行为。

(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幅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1.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依据上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大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到2020年实现对区镇财政、民政、扶贫等信息数据的归集。按照上级统一规划,加强审计数据管理,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推动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

2.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力度。积极应用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风险等方面能力。

3.积极引进和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OA系统、数字化审计平台、投资审计系统等在各单位、各部门、各个审计领域的全面运用,依托审计信息化系统实现审计全覆盖。推进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和应用,积极引进GPSGIS等专业领域工具、软件,以满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自然资源等审计工作的需要,提高审计效率。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以品德为核心、能力为重点、作风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能力和制度建设,打造审计铁军。

1.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制度创新,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完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信息化人才、综合分析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规范易行、符合审计机关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优秀审计干部充分涌现。坚持会查、会写、会讲标准,完善优秀年轻审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实行聘任制,制定聘任人员管理办法。完善轮岗交流、人岗相适机制,科学定岗、合理轮岗,发挥人才效应。

3.推进审计职业化和人才库建设,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升审计职业化水平。完善审计人才库建设,发挥好人才库在制定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作用。

4.加强审计能力建设,建立审计干部继续教育和分类、分层级、分岗位培训制度,实现职称考试与职业培训、学历教育高度融合、一体推进。继续鼓励审计人员加强业余学习业务,持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审计导师制,发挥导师指导培养作用,加快审计人才培养步伐,增强新入职人员适应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