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Baidu
    map
    索 引 号:    K13651684/2024-20680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溧水区发改委 生成日期:    2024-03-22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溧水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溧水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聚力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全区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现代化郊区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对照年初区人代会确定的19项指标,18项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年度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各类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在全市“五拼五比晒五榜·勠力同心促发展”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红旗27面,数量全市第二。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主体,市场信心持续增强。政策红利“一揽子”保障。推动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各类市场主体累计享受税费减免缓缴和资金补贴31.76亿元。“溧水园区保”入库企业801家,累计担保20.33亿元,为企业提供市级基金转贷服务1489笔,转贷规模47.07亿元。大力繁荣消费市场,举办促消费活动160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7月份开始持续位居全市前列。深化落实“溧8条”,出台“惠企安居”“人才安居”等房产新政,累计发放各类商品住房购房补贴4300余万元。助企服务“一盘棋”统筹。建立健全区领导挂包联系企业、重大项目和企业大走访、驻厂专员全覆盖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服务日”活动,走访规上企业2399家(次),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257件。持续擦亮“溧刻办”政务服务品牌,依托“宁企通”平台推送惠企政策,政策兑现“一网直达”,开办企业涉及的7个环节“一窗受理、半日办结、全程网办”。市场主体“一体化”培育。聚力育“新”培“优”,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全市第四,其中企业0.45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2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5家、限上贸易企业85家、规模服务业企业35家、建筑业企业21家、房地产企业5家。

    (二)一着不让稳增长,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立足产业强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年规模工业产值1107.46亿元,增长7.5%,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产值315亿元,增长8.5%。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520亿元,增长16%,新能源整车产量超10万辆。重点企业增势强劲,前30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49.86亿元,增长13.8%,长安汽车产值超百亿元,实现百亿级企业 “零”的突破。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4家。现代服务业稳中向好。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引进知名商业品牌21家,无想水镇入选第三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业营收达54.56亿元,增长13.5%,增速全市前列;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9%、18.5%,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现代农业稳中提质。全力守好“米袋子”,新建高标准农田2700亩、改造提升6400亩,粮食播种面积43.18万亩、总产20.9万吨,实现连增。有力推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新增冷库库容6.8万立方米。深入推进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新增7个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示范点,新增绿色食品企业32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4%。金色庄园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获得全省首家草莓产品出口许可证。“溧水青梅”“溧水绿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京首家盒马村落户晶桥镇邰村。

    (三)凝心聚力拼项目,增长后劲持续巩固。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掀起大抓招商热潮,举办金洽会溧水专场系列活动、2023南京溧水香港招商推介会、南京无想·ESG可持续投资论坛等各类主题招商活动40余场,引入易咖智车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8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658.2亿元,分别增长56.4%、74.4%。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建立全周期项目服务机制,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泸溪河食品、西普水泥等16个新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科亚装备、广旭生物等10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长安汽车、欣旺达等20个项目实现竣工即交付,省市重大项目数量和当年计划投资额全市前列。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力度,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6个,成功发行项目18个、资金8.37亿元。打好对外开放“攻坚战”。依托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地产工业品跨境电商B2B出口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带先行先试行动,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7.6亿元,增长28%。“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直播”新场景被列入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四)持之以恒抓创新,内生动能持续激活。产业创新扎实推进。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应用研发与创新服务能力,全年新增14家市级、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50家,成功入选第二批省创新型示范区建设名单。大力实施产学研合作,与南林大、南工大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推动沃优生物与南农大创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农高区作物表型组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国家发改委认可。科创矩阵稳步壮大。强化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企业集聚集群,通过评审高企209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44家。优化载体布局,新增1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依托国家级六六众创在重庆建立溧渝孵化器。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全年发放“宁科贷”“溧科贷”“园区保”“ABS”等科技金融产品贷款39.42亿元。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成发明专利授权625件,有效发明3346件,专利质押9.17亿元。统筹做好人才引进,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项目2人,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3人,第八批特支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人,入选省“科技副总”12人。

    (五)蹄疾步稳推改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存量资源有效盘活。制定实施国有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工业低效用地、农村集体闲置资源盘活方案,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600亩、闲置农房5万平方米。数字赋能走深走实。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覆盖规上企业397家,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家、省级星级上云企业62家。长安新能源入选国家5G工厂,AO史密斯入选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幸庄电子商务孵育基地获评市级重点直播电商基地(园区)和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企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完成11家企业股权调整和52个项目权属登记。

    (六)千方百计促融合,城乡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充分衔接市、区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全域一张图”数据库。宁杭高铁溧水至南京南段实现公交化运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8条,新建充电桩270根,新增共享泊位1185个。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按照“一街一策”完成10条背街小巷整治,竣工交付安置房142.43万平方米,分配安置房14670套。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新增4宗、26.38亩土地入市。构建“星创天地+孵化器+加速器”的模式,助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打造高能级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农高区EOD开发项目入选省级EOD项目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 40个美丽宜居乡村、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红色李巷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列入全省首批培育试点。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晶桥镇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白马镇石头寨村、洪蓝街道上港社区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1件信访件及省市交办问题整改工作。PM2.5浓度改善幅度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市第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七)用心用情惠民生,群众生活持续改善。10大类30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面向各类重点群体的招聘活动169场次,城镇新增就业9841人;新增大学生参保就业6622人;成功打造4个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开发404个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73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208人次,企业职工培训6800多人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组织开沃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等56家企业开展大学生聚“溧”行动校园专场招聘会8场,提供岗位783个。溧水中专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立5年制电子商务专业,秋季招生30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全年新增参保单位1317家、净增参保人数3104人。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医疗救助、“健溧保”补充健康保险累计帮扶困难群体1.8万人。征地保障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提升至1403元/月、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费提升至770-790元/月。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成永阳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299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0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完善普惠托育体系,新增1家普惠托育机构,4个镇街新增幼托班,实现“一镇街一普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7个,提前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建成南外仙林分校溧水学校等5所学校,洪蓝中心小学、文昌小学、白马中心小学、白马中学纳入集团化管理。基层医疗补缺补短,创成市级基层特色科室4个、省甲级村卫生室4个。剪纸、“打五件”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年更新、新建体育健身路径42套,建设百姓健身房1个,打造微社区俱乐部10家。

    (八)坚定不移守底线,社会治理持续创新。牢牢夯实安全根基。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和治本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7个重点行业领域累计排查整治隐患1.2万余条。组织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16个区级预案,积极推进构建基层应急预案“1+13+X+Y”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线索排查,开展“解债类”、金融放贷领域集中排查整治,全力推进反电诈宣传。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成本下降0.32个百分点。大力推进智慧治理。深化“一网统管”建设,以数据汇聚赋能为核心,为安全稳定、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开展风险隐患有奖举报工作,化解各类风险隐患3900余个,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形成群防群治强大合力。打造“精网微格”,推进“网格服务帮代办”延伸进村组、楼栋和居民家中,累计开展网格巡查9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3万余件。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受外部环境影响,全区经济运行依然持续承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仍不稳固,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头部企业、优质项目招引不足;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优质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充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仍需持续巩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全会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溧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一)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力争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力争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力争增长6%;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力争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力争8%;

    ——外贸进出口总额16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力争60家;

    ——净增限上贸易企业40家、力争50家;

    ——净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力争30家;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二)约束性指标: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省市限额目标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单位GDP水耗下降、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等达到省市目标。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任务

    根据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计划安排,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制造立区、产业强区,厚植实体经济新优势

    1.深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储能与氢能产业,突出强链补链延链,打造“1+3+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强长安新能源、开沃、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大唐热电共享储能、诚志空气液氢加氢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超600亿元,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推动企业质效提升,确保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5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左右。

    2.壮大现代服务业。搭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制造+服务”的产业链条,培育1家以上省级“两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服务经济,新增市级总部企业2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化“交邮快供”融合发展,推进区级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服务业企业培育,全年净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

    3.做优特色农业。以“全域农高区”理念推动“一区多园”建设,支持洪蓝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凤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完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推进和凤优质稻米示范园区、和凤万亩蔬菜基地、洪蓝省级示范园区草莓基地建设,新建4000亩高标准农田,实施1500亩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申报8家以上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支持金色庄园上市,打造“草莓第一股”。开展精深加工产品绿色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5%以上,力争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名单。

    4.推动“数实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和典型场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培育省级星级上云企业8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家。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建设一批有实际应用场景的“无人农场”“数字渔场”等示范基地,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强化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内育外引,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坚持项目牵引、扩大需求,构建内外循环新格局

    5.全周期推进项目落地。完善“8541”联动招商机制,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区域总部、“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投资总额超620亿元,引进百亿级项目1个以上,50亿级项目2个以上。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按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模式组织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确保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工90%、三季度全部开工。优化投资结构,力争高技术产业投资比重、民间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储备和申报,力争推动20个以上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资金超10亿元。

    6.多渠道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举办商旅文体活动不少于100场,打造系列品牌文化节庆活动,持续提升秦淮源头灯会、溧水半程马拉松等重大文化活动影响力和带动力,以特色IP塑造溧水特色经济品牌。支持直播电商、内容电商、垂直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力争全年网络销售增长20%以上。持续打造便民生活圈,鼓励和引导苏果、百沃优鲜等区内大型商贸企业开拓社区市场,指导秦淮路社区、通济街社区创建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围绕“通济街-海乐城-永寿坊街区”和“万达广场-无想水镇-无想山”,培育特色经济集聚区,全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65亿元,净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40家以上。

    7.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溧水片区建设,提升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能级,实施“产业带+跨境电商B2B出口”培育计划,力争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8亿美元。联动发挥苏豪“政信银企企”合作模式和“苏豪通”服务品牌效应,支持企业自建有交易功能的独立站和9710自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探索9810(B2B2C)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模式。

    (三)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攻坚,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

    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以上,支持未来食品研究院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小虎科技、INSPACE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工作。发挥西安、杭州、重庆离岸孵化中心等平台集聚功能,放大“飞地合作”效应。强化科创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580家,培育申报20家瞪羚企业。推动创新生态优化,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统筹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市“紫金山英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50名,加大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保障力度。提升政银企对接效率,组织专场金融服务对接会12场次,开展“券商+拟上市企业”对接活动4场次以上。

    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践,形成具有溧水特色的“一件事”经验。深化市场准入准营改革,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加强镇(街)、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整合“一揽子”事项,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一体化”流程、“一流化”队伍,提升 “溧刻办”政务品质内涵。持续推动国家、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深化挂包联系企业制度,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

    10.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存量资产资源盘活力度,梳理国有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低效用地、农村集体闲置等资产资源,探索存量资产资源盘活新路径。全年盘活国有闲置房产17.36万平方米、行政事业单位房产5.58万平方米、低效工业用地2387.83亩、农村集体闲置房产5137.9平方米。巩固拓展国企改革成效,推进国有企业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深化企业整合重组。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与中大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合作共建力度,推进疾控体系和疾控机构改革。

    11.推进城乡融合试验示范。紧扣《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实施方案》五大试点任务,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溧水样板”。推进土地惠农,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机制,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益。推进科技兴农,完善科技人才下乡激励和“揭榜挂帅”制度,促进科技成果有效入乡转化。推进产业强农,搭建高能级产业载体平台,推动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与农村、农民的利益联结。推进生态利农,加快“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农高区碳核查、农高区EOD项目,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增收富农,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政府+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共同富裕。

    (四)坚持城乡融合、区域协同,书写美丽溧水新画卷

    12.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毗邻地区协作。持续推动城南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镇村布局规划动态维护编制,做好第六批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做好已批复成片开发方案评估调整和2024年度方案编制工作。全力争取宁宣铁路溧水西站洪蓝设站,持续推进南京南部片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力争完成省道204溧水段一期工程改扩建。优化公交线路88条,新改建农路50公里、改造农路桥梁3座。

    13.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创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项目,高质量推进政府投资计划和城乡建设计划项目,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1套,完成1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

    14.建设宜居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启动6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争创2个以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全力推进61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屏街道、石湫街道、晶桥镇等小城镇项目。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争取石湫街道蟹塘社区、洪蓝街道西旺社区、和凤镇吴村桥村纳入试点。

    15.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修复,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补偿资金。打好大气攻坚战,全面推进企业VOCs治理,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提升水环境质量,编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实施方案,推动开发区、白马工业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做好石臼湖水质保障,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100%。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进高风险退役地块的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

    (五)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绘就民生幸福新实景

    16.着力增强民生福祉。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细落实援企稳岗帮扶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支持自主创业95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00人以上,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550人以上。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保险“同舟计划”,新增参保单位1090家,做好困难群体参保托底保障,降低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关注“一老一小”,建成2家老年友善医院、1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市颐养中心内设养老机构、南堡等养老项目建设,投入运营永寿康养中心,实施村(居)为老助餐点提升行动。加快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增加学位供给,城南小学完成主体封顶,启动建设城南初中,探索校企合作、“5+2”办学模式。推进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启动区三院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创建。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新增省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1个,新增市级基层特色科室1-2个,建成白马中心卫生院血透中心。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启动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作,建设10个微社区运动俱乐部,培育20个基层自治性体育组织。

    17.推进现代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无想山、石臼湖“一山一湖”管理和保护,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溧水辨识度的文化特色乡村。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溧水”建设,全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00场次。

    18.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强化金融风险管控,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格项目审核。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一网统管”提档升级,深化“精网微格”工程,完善“四标四实”基础数据,强化网格治理源头防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