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Baidu
    map
    索 引 号:    K13651684/2023-10117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溧水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3-02-06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文  号:     关 键 词:    发展;服务;产业链;示范区;培育;重大项目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在南京市溧水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区长  缪秀梅

    (2023年1月2日)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回望这一年,面对远超预期的多重困难挑战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交织叠加等考验,我们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绩。一年来,我们革除沉疴、破除积弊,巡视巡察整出成效、改出长效。全力做好省委首轮巡视和市委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政府系统整改,坚持件件整改到位、项项举一反三,将整改成果转化为理顺机制、促进发展的务实举措,7批次即知即改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涉金融机构收费问题整改试点工作得到省委巡视组肯定并获中纪委领导批示。一年来,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形有波动、势仍向好。面对疫情反复与“三重压力”叠加冲击,我们成立经济稳增长等四大攻坚专班,经济运行实现从震荡波动到企稳回升的快速转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目标;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5.5%、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增幅位居全市郊区前列。一年来,我们知责担责、知重负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安定。筑牢疫情防线,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风险零外溢、隔离零脱管、安全零事故。守牢安全红线,严格落实国务院15条硬措施,细化推进区74条重点任务,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方位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

    这一年,我们坚持制造立区、产业强区,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链产值增幅均超过20%,创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获评瞪羚企业30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实施“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盘活低效用地2507亩,获评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净增限上贸易企业46家,举办消费促进活动80余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压茬推进重大项目。实体化运作区重大项目办,建立“订单、清单、派单”三项制度,实行并联审核机制,正源医药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3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西门子数控建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欣旺达、蜂巢、龙电华鑫等3个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本川电子、国林数控、尚易环保等5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恒生制药创成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欣旺达动力电池产值增长338%。举办南京金洽会溧水专场、深圳推介会等26场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90%以上。真心实意惠企纾困。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及时出台区“助企纾困稳定增长十六项举措”,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0.54亿元,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排名全国前列。创新推出“溧刻贷”系列金融服务,在全省首创纯信用“兜底贷”,融资性担保总规模超50亿元。深化政银企合作,累计为企业授信767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79万户。深入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企业家早餐会、外资沙龙等活动,实行“驻厂专员”制度,“四上”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80余条,指导企业修订国际标准1项、获质量强省专项奖励,获评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1家、市长质量奖2家。

    这一年,我们坚持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源,在创新驱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改革效能充分释放。落实“一镇街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机制,有序推进32项175个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成立国有资产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10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开展融资竞争性谈判,有序推进融资平台压降省市试点,剥离政府融资平台66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创新“水电气热讯”联合报装模式,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获评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深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93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3%。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1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8个,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选省级联盟,六六众创晋升全区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开发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验收,农高区挂牌运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行业分中心,荣获中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突出贡献奖,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创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入选省“科技副总”项目1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A类专家5人,入选率位列全市第一,实现近十年来国家级人才引进工作“零”的突破。开放势能更加澎湃。落实自贸联动创新发展“一区一件事”,成立溧水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联盟,实现跨境电商进口单量突破250万单、进出口额超3亿元。联合中信保创设全市首个区级出口企业外贸“破零”平台,全年新增注册外资企业33家,实体外贸企业出口额增速超30%,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创成空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南京空港大通关基地项目入选国家、省、市“一带一路”项目库。

    这一年,我们坚持精致建设、精细治理,城市形象持续改善。以一流标准、“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美“溧”城市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位居全市首位,长乐、丽山、白鹿等3个村庄规划获评“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实践案例”。开展“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完成珍珠广场、淮源北街2个口袋公园景观提升和20公里绿道功能提升,整治背街小巷10条,完成384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寺桥片区更新入选全省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打通城市路网“动脉”,宁宣高速南延项目建成通车,秦淮河四级航道建成通航,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7公里,“路长+护路员”管理制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幸庄人才公寓、白马农业会展中心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乡村振兴展现新画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点状供地、集中整治入市等典型案例,推出“无想院子”十种共享模式,空间融合、要素融通的城乡双向循环格局雏形初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和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屏、和凤农业园区创成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新增高标准农田1700亩。加快乡村建设行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47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各2个,晶桥镇列入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吴村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露营季”系列文旅活动获省文旅厅推介。生态环境实现新改善。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深化生态环境改革省级试点,完成109个入河排口整治,建成秦源污水处理厂生态安全缓冲区,国省考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达100%。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工地扬尘等“五大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排名全市第三,改善幅度居全市首位,臭氧、PM10浓度均值同比降幅位居全市前列。坚持不懈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建成智慧监控系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巩固石臼湖“四清四无”工作成效。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有力保障全区生产生活用水。

    这一年,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全年82%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事业,调整后的10类36件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公共服务更普惠。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增普惠托位305个,普惠园就读幼儿占比99.6%;完成278户适老化改造,社东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省溧附、一初中改扩建等项目顺利完成,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分群体均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市首个“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有序推进,区中医院创成首批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获评“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区基本公共卫生智能化督导质控项目入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管理优秀案例。民生保障更稳固。率先出台房票等“溧8条”房产新政,分配安置房5408套,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600套。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6786人。实行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实施“健溧保”大病补充健康保险,全额资助1.53万余名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新增社保参保单位1564户,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低保、困境儿童、残疾人保障覆盖率100%。严格食品领域监管,实行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成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社会治理更有力。在全市率先出台“提升村(社区)动态调整能力方案”,优化调整10个社区规模,新设立6个城市社区。深化“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成立运行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在全市试点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据赋能工程,健全完善风险隐患前端预防治理延伸机制,社会矛盾“集成化运作、一站式解纷”调处模式获全省推介。推进信访矛盾“控增减存”,及时解决群众信访诉求,获评市信访工作先进区。

    这一年,我们坚持锤炼作风、狠抓落实,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政府系统分层分类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43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区政府领导出庭应诉率保持100%。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援法议事”活动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扎实办好“12345”热线工作,受理解决群众诉求6.3万件,综合满意度达95.5%,年度绩效考评排名全市前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区级行政机关运行支出保持零增长。同时,工会、妇女、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等工作实现了新进步,民宗、台侨、科协、红十字会、档案、人武、退役军人和双拥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向、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溧部队,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受外部环境和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全区经济运行仍然持续承压,产业整体能级亟需增强,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还不稳固,项目引进、落地速度不快,缺乏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牵引,镇街工业园区支撑乏力,部分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举步维艰;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高,民生领域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政府性债务、房地产、金融、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交织,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防风险、保稳定任务艰巨;部分干部开拓创新、主动担当意识不强,抓落实盯劲不足、韧劲不够,工作作风还需改进。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打造南京南部新兴增长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溧水实践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力争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力争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力争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约束性指标主要是: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安全生产管控指标控制在省市目标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实体经济增量提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质取胜,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做强先进制造业。巩固制造业优势,提升制造业能级,全力争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大育强“四大链条”,以固链强链促进产业循环畅通,力争四大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长。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区内循环”,推行“政府牵线搭台、企业牵手合作”模式,推动区内企业信息互通、匹配链接、优势互补,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持续深化“三凤计划”,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产业转型带动城市更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理念,一体推进镇街工业集中区形态更新、产业更新和功能更新,通过拓宽开发主体范围、完善配套激励政策等途径,激活旧城区、旧厂房等“沉睡”资源的潜在价值,力争全年实施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2200亩以上。高效实施“两大行动”,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40个、覆盖企业220家,认定星级上云企业15家,遴选发布80个制造业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以点带面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做大现代服务业。聚焦产业链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年净增规模服务业企业20家。以服务制造业强链补链为目标,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两业融合”发展龙头企业。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壮大科技、金融、人力资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以提升便利度和服务体验为导向,做靓生活性服务业品牌。推动市颐养中心一期项目建成投用,积极推进省康复医院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共建,打响健康溧水品牌。促进影视节目制作与影视文化消费体验相结合,用好“国家级影视基地”金字招牌,推动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尽快落地,积极创建国家网络视听基地。

    做精现代新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做强南京国家农高区“两区一地”支撑,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加快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南农大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推动农高区向“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裂变成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吨粮田”,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100亩,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优质粮油、特色林果、有机农业等特色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支持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区)。

    (二)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发展引擎蓄势提劲。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潜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后劲更足。

    多措并举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丰富消费场景,营造便利消费的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鼓励商贸企业打通线上销售渠道、拓展线下消费场景,举办新消费促进活动100余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打造特色商圈,加快培育曼度芳华、海乐城等特色商业街区,支持无想水镇、永寿坊街区争创省、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挥飞燕街区、通济街、遇园古居等商业街区特色优势,持续擦亮“三区两轴多点”城市地标,切实提升消费承载力。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做大无想山、石臼湖旅游IP,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打响“秦淮源头”乡村旅游品牌,办好“咪豆音乐节”“草莓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全面推动消费升级。深入落实“溧8条”房产新政,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提振住房消费“景气指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安居乐业。

    千方百计增投资。做好项目的接续推进和储备工作,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提高要素供给和项目需求的精准匹配度。狠抓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继续推进重大项目专班化运作,落实重大项目“周调度、月督查、季讲评、年考核”机制,加快推动宏光空降、泸溪河食品、布雷博二期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长安汽车、正源医药、百泽锂电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确保51个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工90%、三季度全部开工。在全区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推动重点项目“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新貌、季季有观摩”。狠抓项目招引,紧盯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招商,持续提升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度。强化载体招商,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组团发展的细分产业园区。开展标准地招商,推动企业拿地“量入为出、对号入座”,实现土地“即供即用”。用好溧安(西安)离岸孵化中心、溧杭孵化中心等平台招商。力争引进百亿级制造业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狠抓项目储备,用足用好专项债、公募REITs、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发挥政策撬动效应,推动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

    坚定不移扩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外资外贸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加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溧水片区建设,推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实施地产工业品跨境电商B2B出口行动,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亿元。用好开放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落实自贸区联动创新政策,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完善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等会展平台核心功能,做大做强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支持外贸企业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三)聚力攻坚突破,推动改革创新赋能提速。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在破难解难中激发现代化建设内生动力。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放大创新驱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拓展企业“创”的动能,探索成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盟”,建立“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培育库,全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鼓励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力争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50家。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蓄水池”,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加快企业上市培育步伐,制定出台“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上市企业服务专班,帮办、代办企业上市服务事项,建立上市企业重点培育库,推动3家企业申报证券交易所。释放人才“聚”的效应,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平台赋能、产才融合、创新集成、服务优化“五大工程”,全年培育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50名。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丰富校企协同育人载体,鼓励优势企业与浦江学院、溧水职校等院校通过引校驻企、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发展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畅通成果“转”的渠道,发挥政府基金引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推动“科创+产业+产品”融合发展,让“科技之树”多结“创新之果”、形成现实生产力。

    打好重点改革“组合拳”。持续放大改革示范引领效应,完善“一镇街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改革推进机制,力争形成更多原创性、特色化的改革成果。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权利体系和基准地价体系,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带动,推动集体土地入市试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闲置资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展农事体验、乡村旅居、休闲康养等业态,加快“无想院子”十种共享模式落地。发挥各类涉农事项资金的整合撬动作用,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国企改革成效,规范推进债权转股权,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定,用好“资金池”,审慎开展投融资和对外担保,大力压减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和经营性债务成本,推动债务化解目标如期实现。鼓励区属国企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交流合作,做强国企主责主业。全力支持国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走出去”,推进水务集团公募REITs试点工作,推动清泉建设公司晋升新三板创新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区域评估改革,突出“极简审批、无感应用”导向,依托“多规合一”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区域评估成果数据库”,通过流程再造推动事后“单个项目评价”向事前“整体区域评估”转变,助力实现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提高审批服务便捷度。

    构筑营商环境“强磁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实打实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厚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擦亮“溧刻办”品牌,巩固“1120”“753”改革,加快为企服务从“监管员”向“服务员”转变,让营商环境“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坚决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完善“溧刻贷”系列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利的金融环境,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完善优化线上“惠企综合服务平台”,精细化实施“免申即享”,设立线下“惠企政策超市”,让企业只进一个门、摸清自家事。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面对面”沟通、“一对一”纾困,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溧水“如鱼得水、如鸟归林”。营造“处处都讲诚信守信”的氛围。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市场主体和公民诚信守信意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作用,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坚持刚性约束与柔性执法并重,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守信自觉。有力有序推进“五经普”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构建“事事都能好办快办”的机制。总结放大“一件事”改革经验,扩大事项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将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更多事项纳入“一件事”改革,通过“十个一”服务模式,加快实现“一次办、自助办、全域办”。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优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更大力度提升监管效能,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四)紧扣全域提升,推动城市能级跃迁提档。落实精明增长、内涵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城北产城融合、城中文脉记忆、城南生态宜居”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城区、集镇、乡村互通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支持板块各展其长。全面落实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各板块精神,支持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成为溧水的八大坚强支柱。开发区要围绕“产城融合、空港新城”目标定位,展现大担当、高能级,全力打造千亿级园区、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农高区要扛牢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试验田”的职责使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永阳街道要做强“城乡融合、宜业宜居”的中心城区,力争1-2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确保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东屏街道要咬定百亿级园区发展目标,聚焦“一园、一业、一湖、一站”重点突破,在更高起点上建设以制造为引领的绿色枢纽。洪蓝街道要以集聚资源、融入主城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主城功能区、都市新田园”。石湫街道要充分发挥临校、临空、临水优势,借力国家级影视基地,打响“生态科教新城、特色文旅学镇”品牌。和凤镇要围绕“台湾机电强镇、水韵味稻名镇”定位,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区战略新支点、重要增长极。晶桥镇要锚定“生态经济引领、绿色转型示范”目标,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支撑、全域旅游为主体,推动建设美丽新晶桥。

    彰显城市品位内涵。统筹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健全交通体系,有序推进新珠路整治提升等1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高铁公交化,力争204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实施老虎山水库消险、新桥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高层建筑、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等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推进陈沛桥邻里中心、文化馆搬迁等项目建设,实施1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沿街商户市容环境秩序管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实施,加快推动群众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让市民家园更精致靓丽。涵养文化底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特色文化培育相结合,加强非遗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红色、影视、漕运等在地文化资源,精心组织秦淮源头灯会、年货节等系列民俗活动,提升群众文化自豪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探索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深化“交邮快”融合改革,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巩固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成效,新建美丽乡村30个以上,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以上。加强集镇规划,提高集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镇村联动共富,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聚中心,全面展现产业共荣、服务共享、生态共美的集镇新气象。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富农行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完善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效益。

    (五)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民生福祉扩面提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落实社保降缓缴补等援企稳岗政策,完善青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把稳就业促增收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结合起来,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用心用情呵护好“一老一小”,扩大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供给,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支持医养康护一体化卫生院建设,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布局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镇街一普惠”全覆盖。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宣传推广“宁惠保”“健溧保”等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超期安置问题,用好“房票”安置、回购安置、片区调剂等“应分尽分”措施,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套,分配安置房1.26万套。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着力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持续推进380个服务事项下沉,将政务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超市网点、商业街区、企业园区,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智慧停车、共享停车,新改建停车场5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500个,优化公交线路5条,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序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城南小学、初中及双塘路小学建设,确保南外仙林分校溧水空港学校、第三小学庆丰路校区、永阳中心幼儿园等投入使用。深化名校名园合作,导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溧水中专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其他本科院校三方合作开展“5+2”办学模式。着力筑牢全民健康的基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开展医联体建设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完善分级诊疗和接诊转诊机制,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坚决守好绿水青山。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不折不扣、举一反三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创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让天空蔚蓝常驻,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落实工地扬尘管控、高排放机动车淘汰等举措,调整扩大烟花爆竹禁放区域,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让河湖碧水长流,加强幸福河湖建设,抓好石臼湖禁捕工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确保国家和省市考断面、饮用水源地100%达标。让土地更为洁净,开展高风险退役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推进38座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让生态更富价值,协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高水平推进农高区EOD、“生态岛试验区”、碳积分制度探索试点。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提高生态“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

    各位代表,我们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今年遴选10类33件民生实事项目提交大会,请各位代表审议票决,产生30件民生实事。我们将认真办好每一件实事,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目标。

    (六)守牢安全底线,推动治理体系加力提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积极稳妥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优化防控举措。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要求,把防控重点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重点人群服务保障,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突出抓好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护救治,对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落实“五包一”措施。加强医疗物资和药品储备,提升医疗救治和基层防控能力。

    有效化解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持续开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建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优化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构建“响应在快、处置在早、消除在小”的大安全大应急架构。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小切口、抓关键”,紧盯28个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实施“治本攻坚”大会战,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一个专委办扎口负责”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负债有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加强债务管控,推动隐性债务规模、政府性债务率、债务融资成本“三下降”,确保债务风险等级不变色。有效防范化解商业综合体、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提升治理能力。借鉴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以“精网微格”“专属网格”理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高效办理初信初访,提高首次访化解率,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持续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提升行动,力争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群众满意率平均达90%以上。坚持用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强化“四标四实”数据采集,健全跨部门、跨板块的数据共享和联动处置闭环,努力打造“一网统管”先行示范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始终坚持克勤克俭、唯勤唯实,以实干争先、用奋斗作答,努力打造务实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干”字为先。时刻把“马上就干、干就干好”作为标准和追求,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领办代办制,大兴“一线工作法”,推动政策措施在一线落实、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纠纷在一线解决。坚决抓好省委巡视及市委涉粮问题等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持续整改,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努力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坚持以实干取信于民、以实绩造福人民,做到承诺的事一诺千金,谋定的事一以贯之,部署的事一抓到底。

    坚持“法”字为要。一体建设法治溧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决策规则”,高质量推进“八五”普法,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实重大决策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

    坚持“民”字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决好民生大事、关键小事和急盼难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更大力度扎紧政府花钱的“口子”,放宽助企惠民的“路子”,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推行公务出行方式改革,建设节约型机关。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闲置资产共享公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真正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坚持“廉”字为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各项规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突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擦亮实干底色,全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溧水新图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