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K13651684/2022-01439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组配分类: | 解读材料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2-01-06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解读:《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农业农村;规划;乡村;发展规划;产业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解读:《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一、编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的五年。全区农业农村的发展既迎来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深刻历史变革带来的挑战,“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科学谋划全区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强化农业产业体系,补齐“四化”同步短板,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编制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编制原则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依据《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南京市溧水区国民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精神,统筹考虑溧水区农业农村工作在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结合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十四五”溧水区农业和农村高质量发展蓝图,编制了《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三、编制过程
规划思路形成阶段(2020年8月—2020年10月)。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开始启动“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前期课题研究、形成规划大纲和资料需求清单、分析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并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接,准确把握市、区各项规划基本方向和理念,确保与各项上位规划、专项规划充分对接,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指示要求。
规划初稿编制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2月)。我们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好服务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等重大命题,深入分析全区“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成果、找准“十四五”发展方向,局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局各分管领导和科站负责人分析研讨,多次邀请相关重点部门和各镇街座谈交流,起草完成了《南京市溧水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初稿)》。
规划送审稿完善阶段(2021年3月—2021年12月)。在规划初稿完成后,我们2次征求了各部门、各镇街意见,并就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发改委、水务局、交运局、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和镇街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了研究、吸纳;今年4月和6月,区政府分管领导2次专题听取规划汇报,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领导意见,我们又进行了修改,形成送审稿。
四、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个整体目标,扎实推进稳生产、强基础、增活力、惠民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面貌进一步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机遇和挑战
未来五年,我区面临着国家、省、市政策驱动力增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农村消费结构和需求升级等系列机遇,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比较效益总体下降等系列问题。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到2025年,农产品综合产能稳步提升,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主要任务
1.筑牢农业发展基础。全面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强化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着力发展壮大休闲农业,到2025年,优质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产值达20亿元;优质稻麦品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优质粮油产值达10亿元,草莓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优质水产产值达13.3亿元,特色水产养殖比重达90%。
2.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支持农业园区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下足功夫,力争到2025年打造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4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主体达50家,全区规模设施种养智能化覆盖率超23%,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物联网应用实现全覆盖。
3.促进健康绿色发展。大力保护耕地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利用,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持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石臼湖保护力度,到2025年全区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0%,畜禽粪污处理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5%左右,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下。
4.深入做好乡村建设。有效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体制,巩固整治成果,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到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不低于99.9%,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应做尽做,新建成美丽宜居乡村200个,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组团6个。
5.深入实施强农富民。强化经济欠发达村产业扶持,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人才队伍专业化培训力度,着力推进产业富民、创业富民、技能富民,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到2025年,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85%,每个镇(街)有一至两名农业技术人员,每个行政村有三至五个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少带动多的良好示范基本形成。
(五)保障措施
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四点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实施领导。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办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夯实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扎实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
加强政策供给保障。有效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在土地、人才、信贷等各方面政策扶持力度。
创新持续增收机制。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