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Baidu
    map
    索 引 号:    K13651684/2020-24079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体裁分类:    公告
    发布机构:    溧水区发改委 生成日期:    2020-04-03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溧水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关 键 词:    溧水;省市;重大项目;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创业;用地;民生实事;投资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溧水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人大的关心支持和有效监督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统筹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资源集聚、城乡面貌改善、民生福祉增加、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溧水,打造南京南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注入新动能。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年完成情况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2.37亿元,增长8.4%,增幅高于人代会目标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5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6.55亿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6亿美元,增长26.8%;外贸出口总额完成76.86亿元,增长12.4%;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42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6元,增长9.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82元,同比增长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8%。

    总体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两项环保指标未达人代会目标。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实体企业面临困难增多,“三驾马车”拉动作用减弱等因素,社零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针对两项环保指标我区通过每周科学调度,强化监测分析,出台责任追究等办法,虽然最终仍然未能达标,但是仍处于不断改善并持续向好的趋势之中。

    201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19年人代会指标   计划安排

    全年完成情况

    是否达进度

    1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7.8%,力争8%

    852.37亿元,增长8.4%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10%

    70.5亿元,增长11.8%

    3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84%

    84%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9%

    增长9.1%

    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0%

    增长11%

    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2%

    12.2%

    7

    新型研发机构数

    新增备案3家

    3家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9%

    326.55亿元,增长5%

    9

    外贸进出口

    60亿元

    76.86亿元

    10

    实际利用外资

    2.5亿美元

    2.6亿美元,增长26.8%

    11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

    30家

    42家

    12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

    48家

    96家

    13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1%

    3.1%

    1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9.2%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3.5%以内

    1.78%

    16

    建设用地地均GDP

    完成省市目标

    完成省市目标

    17

    万元GDP能耗下降

    完成省市目标

    完成省市目标

    18

    地表水省市考断面好于Ⅲ类水比例

    达到省市目标

    100

    19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

    达到省市目标

    67.7%

    20

    PM2.5年均浓度

    达到省市目标

    41.6微克/立方米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1、坚持突出制造业发展核心,产业发展持续提质增效

    一是制造业发展呈现高质量。围绕打造南京南部制造业发展高地,坚定不移狠抓制造业发展。在全市首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并获得市委深改委批复。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增幅位居苏南前列。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42家,数量排名全市第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9%。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产值494.01亿元,同比增长15.5%,成功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三大主导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速9.5%;临空产业增速12.6%;人工智能产业增速13.2%。全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大德科教和地龙机械2家企业被列入市级瞪羚企业名单。二是服务业升级展现新突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虽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稳定,但是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业态转型步伐加快,大润发、苏果超市等大型零售企业O2O业务快速增长;金力文体等一批实体企业成功创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海乐城、万达等商圈进一步突出消费体验,强化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主题营销氛围,日均客流量均达3万人次以上,节假日最高客流量超10万人次,其中20%为外来消费。海底捞、小厨娘等一批知名连锁企业纷纷入驻。社区商业和传统农贸市场加快升级,建成了石虎名苑、凤凰名苑等一批智慧型便民菜场。苏宁小店、京东便利店、便利蜂等门店快速拓展,消费体验感和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天生桥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无想山景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花迹无想山居、李在凤都舍等一批民宿酒店建成运营。成功举办了梅花节、咪豆音乐节、马拉松、街舞世界杯等多场文体活动。金融服务有效支撑,开展各类政银企对接会11场,累计授信350亿元。全区融资总规模 876.70亿元,增长21.05%;其中实体经济贷款余额485.57亿元,同比增长 22.89%。积极做好企业上市服务,2019年新增1家证监会上市辅导企业,18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被评为省级金融生态优秀区。三是农业现代化实现大跨越。积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水稻单产较去年增加3.2公斤,启动沙塘庵粮食交易市场改造工程,争创“中国好粮油”示范区。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全区新增1家有机证书和12家有机转换证书。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种植向园区化、规模化、科技化迈进,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农村创新创业十佳优秀案例。农业现代化平台实现重大突破,白马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建筑面积5万平米的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运营。全区拥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7个市级农业园区,实现了镇街农业园区全覆盖。

    2、坚持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升级

    一是创新活力加速激发。企业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强,全区R&D经费投入稳定在3%以上,规上工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66.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至49%。全年实现净增高企96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5家。完成专利申请3857 件,其中发明专利 839 件,万人专利拥有量达36.3 件。“苏科贷”、“宁创贷” 为140家企业发放贷款约8.5亿元,成功设立溧水区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二是两落地一融合积极推进。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家。全区7家新型研发机构完成研发投入881万元、运营经费投入2087万元,孵化和引进企业21家,实现营业收入3503万元。建成各类研究中心7个,测试共享平台1个,与荷兰Chemtrix建立联合实验室。校企联动不断深化,全年共签订校企合作项目85个,全年校企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7.05亿元。三是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加强与优质产业运营商的合作,联东U谷一期主体封顶,天安国际产业园一期、南大校友经济园开工建设,北京经开产业园成功签约,全年高标准载体竣工23.8万平方米。推动东屏新材料基地争创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工作,全年共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其中省级3家。四是高端人才加快集聚。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5人,其中1人进入综合评审;入选省“双创人才”4人、省“双创博士”2人、省“科技副总”10人;申报科技顶尖专家2名、创新型企业家11人,其中3人进入综合考察;入选区级高层次创业人才30人,推荐市级高层次创业人才24人。

    3、坚持围绕项目服务招商突破,重大项目持续支撑有力

    一是聚焦省市重大项目推进。全区50个当年实施类的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327亿元。185个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1亿元。连续举办了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推进现场会,西门子、京东等大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强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年省市区重点产业项目竣工36个,完成投资193.22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27个,达产后新增营收272.5亿元。机场大通关建成并封关运营,红土航空“南京溧水号”首飞成功、欣旺达一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三季度举办了全区镇街制造业项目竣工仪式,进一步坚定了全区制造业发展方向。三是狠抓招商引资突破。深入实施“招商突破年”行动,开展主题推介活动33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5个、其中制造业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实际利用内资138亿元。开沃新能源、华侨城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

    4、坚持谋定后动精细化管理,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提升

    一是坚持突出规划引领。编制《南京市溧水区总体城市设计》,优化老城区城市设计,规范全区建筑色彩导则;积极做好已入库控规的动态维护工作,完成《南京溧水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整合规划》报批。持续优化宁宣铁路溧水设站线路方案,深化市域(郊)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研究。二是片区建设全面启动。空港新城片区引入宝能集团整体开发运营;城南片区突出功能提升,多条断头路相继打通,城隍庙街区主体完工;东部高铁新城片区、西部石湫新城片区建设有序推进;中部老城区高标准抓好通济街、飞燕活塞环老厂区等片区改造,“东西南北中”多点开花,齐头并进。三是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全区344个城乡建设任务,开工295个,开工率85.8%,完成投资120亿元。市级24项精细化建设管理项目中,18项工程类项目全部开工,6项管理类项目按照规范长效管理。全年新改建市政道路24条共计30公里,交通路、栖凤中路等5条主干道改造已完工。建成“四好农村路”76公里,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铺设各类燃气管网85公里,推进19个老旧小区燃气管网建设。建成10座城区公厕和17座旅游公厕。新建各类停车场24处6000个泊位,整治背街小巷30条。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日处理量50吨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主体竣工。四是大力整治村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完成146个村污水设施建设任务,新改建农村公厕104座,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覆盖率达99.2%,晶桥镇探索的“三口三化”整治工作得到市级肯定。五是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程,完成全区燃气锅炉低氮改造31家,有效实现VOCS减排目标。积极落实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环境管控,对全区各镇街空气质量开展监测走航。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确保所有省市考断面达标率100%,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在全省率先提出誓创全域III类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发展水平百强区排名较去年再进2位,跃升至18位。

    5、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民生实事持续落细落实

    一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20件99项民生实事进展良好,97件民生实事兑现到位,2个集贸市场项目相对滞后。镇街公益性公墓建设由于政策变动已暂停,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改用万科东体育中心项目置换,目前已开工建设。全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完成率98%。二是教育改革率先突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在全市率先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大力实施教育布局五年提升计划和学前教育“三项工程”,设立1亿元名师基金,引进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20名。11所学校的新、改(扩)建工程项目顺利推进,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建成开学,新增学位2500个。三是富民增收取得实效。积极鼓励大众创新创业,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惠民政策,累计发放创业贷款7200万元。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全区新增大学生就业6300人,扶持大学生创业310人,共培育自主创业920人。精准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免费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公益性招聘活动144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发放企业稳岗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共692.24万元。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完成职工培训15580人次,政府补贴培训8180人。四是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38.8万平方米,1892 户。新建安置房项目17个共计20600套,311万平方米,竣工分配安置房项目10个共计9984套。加大人才安居的支持力度,全年安居各类人才901人,发放货币补贴775万元,102位人才成功购买商品房。全年保障住房困难家庭56户,提供公租房45套,共有产权房11套。五是健康溧水实现突破。系统编制《健康溧水2030规划纲要》,构建了以60项重点指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成功举办“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两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近两年内引进高水平医生数超过过去五年总和,全区转诊率由2017年7.84%下降至目前的2.45%,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从47%上升到65%。全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4.4万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5%和75%以上。一批健康产业定标性项目成功签约,江苏省康复医院将按照三甲专科医院标准建设,一期规划床位1000张。总投资30亿元的南京市颐养中心,规划床位3000张。国家冰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极限运动馆相继签约开工,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6、坚持突破体制机制瓶颈障碍,改革步伐持续探索深化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低端落后企业处置攻坚,全年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113家,处置低端落后企业53家,淘汰落后产能8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增强实体经济服务力度,全区共计降低税费等各项可测算成本约15.4亿元,其中税收约13亿元。市、区两级民营企业转贷共完成225笔,转贷金额合计15.7亿元,帮助企业节约利息支出1229万元。二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制造业企业家关心关爱10条政策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细则。出台《溧水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十项实事》,突出问题导向,实施需求侧响应,助推企业更好发展。“1230”服务品牌逐步成熟,全年开办企业达标率98.59%,不动产登记达标率99.2%,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办结达标率100%。三是各项试点改革持续深入。在高质量改革上,制定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重点在制造业绿色发展之路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城乡融合改革上,成功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医共体改革上,区内医院全部与市级医院形成医共体合作,组建了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在社会治理改革上,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社会治理大联动中心,依托“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行一个中心管指挥、一套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管治理。

    总体来看,经过全区上下努力,我区经济社会经受住了外部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考验,绝大部分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部分重点项目的推进相对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方面,重大项目、外资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不足,制造业外资的比重不高,本土企业转型发展仍需重点关注;消费方面,区域消费呈现增长乏力,在大宗消费稳中趋缓的同时,新的消费热点亟需加强培育;进出口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出现好转迹象,对我区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总体可控,但需要关注产能转移、订单流失、企业效益承压等突出问题。二是民生短板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离主城区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养老体系还不能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需求,高素质人口的持续引进和外来人口的快速流入尚未实现。三是各类改革成效仍不明显。土地改革方面,虽然划定了一二级产业保护红线,出台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文件,但增容技改、工改研、工改商项目较少。城乡融合方面,农村产权融资抵押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活难、人才科技和资本下乡仍然受限等因素仍然制约了农村经济潜力的释放。以上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破解和完善。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做好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区委全会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 “南京南部、活力新城”的整体定位,以新发展理念打造南京南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以“六大行动”为抓手,以争创“五个一流”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区域辐射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溧水上迈出更大步伐。

    根据以上原则,对照“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监测体系目标,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区域发展特点,提出全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

    1、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外贸进出口总额75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和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达到省市目标;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以内。

    2、约束性指标: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单位GDP能耗下降、单位GDP水耗下降、地表水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等达到省市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省市目标以内。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情况建议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人代会目标安排

    1

    地区生产总值

    8%以上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以上

    3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84%以上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以上

    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0%以上

    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2%以上

    7

    新型研发机构数

    新引进5家,备案2家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

    9

    外贸进出口

    75亿元,7%

    10

    实际利用外资

    2.6亿美元,4%

    11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家)

    60家

    12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50家以上

    13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1%

    14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16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和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

    完成省市目标

    17

    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单位GDP能耗下降、单位GDP水耗下降

    完成省市目标

    18

    地表水省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

    达到省市目标

    19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比例等达到省市目标

    达到省市目标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

    达到省市目标

    (二)重点工作任务

    1、围绕双创活力再激发,助力产业提档升级

    (1)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核心,建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通过广泛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奖励政策,引导初创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打造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应用好工业绩效评价、研发费用、知识产权等多方数据,深入开展企业摸底排查工作,保存量、挖增量、提质量,建立区内高企培育库。确保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

    (2)全面开启智慧农高区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两区一地”要求,围绕“绿色智慧农业”主题,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层面支持政策,全面开启农高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加深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推动建立国际一流水准的实体化研究机构。推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启动核心区建设,打造未来食品产业园。加快推进中饮巴比等重点项目,与江南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3)厚植各类创新创业土壤。进一步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统筹开发区、高新区载体建设,全力推进社会资本投资的载体建设,全年新建成高标准载体60.8万平米。统筹全区高标准载体的运营,建立完善的企业入驻标准,分级分类,确保能够满足招商引资企业和初创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发挥孵化器、众创空间及新型研发机构的孵化功能,全年新引进研发机构5家。新增孵化企业90家,孵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

    (4)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好“南京创新周溧水专场”活动,继续走访高校推介招聘,加快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鼓励创业载体参加、承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江苏(溧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促进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产业化。引进和培育科技顶尖专家1人,创新型企业家1人,新增高层次双创人才30人,累计培育销售500万元以上人才企业25家,销售5000万元以上人才企业7家,支持18家人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2、围绕主导产业再聚焦,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5)坚定不移做大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稳步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瞪羚等后备企业,在土地、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落实产业发展保护区划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园区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临空产业,东屏新材料产业园、和凤镇台湾机电产业园的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创建省市级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倒逼落后企业转型。推动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广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示范。

    (6)加快升级做精现代服务业。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实施特色旅游村、乡居民宿、乡村驿站、康养院子、旅游环线等全域旅游基础工程,深入开发百果园、草莓园、蓝莓园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进一步打响“溧水来了才知好”宣传口号。围绕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南京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吸引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和贸易型总部企业落户。围绕空港会展小镇一期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对现代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确保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南京)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成功举办。围绕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力争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0%,组织各类银企对接会10场以上,新增贷款余额150亿元。继续推进开沃集团、本川电子、金邦动力、尤孚泵业等重点企业的上市进程,构建全区企业上市梯次格局。

    (7)立足优势做强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家和产业化联合体1个。着力构建优势特色产业,结合“无想田园”品牌建设,争创洪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全国绿色水稻原料基地。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万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增高标准农田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500亩,绿化造林面积5000亩。加大农业会展招商力度,用好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全力申办第五届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等24场有影响力的农业特色会展。梯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年创建40个美丽乡村。

    3、围绕市场需求再提振,积极扩大有效投入

    (8)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全年计划开展不少于20场有影响力的主题招商活动,包括3场境外招商,2场生根国家招商推介。大力推进主导产业招商,深入实施街镇制造业擂台赛,力争引进一批地标性项目,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65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30个以上,确保实际利用内资120亿元。加大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的培育力度,紧盯南京、苏州等地孵化企业,推进创业项目产业化。对照主导产业发展目录,进一步加大对入区项目的把控,强化签约项目落地考核。

    (9)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梳理安排2020年重点产业项目,全力以赴确保省、市、区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其中省市重大当年实施类项目34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76亿元。制造业项目投资占比较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区重点产业项目177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36.21亿元。充分发挥区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联系协调作用,围绕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两大核心指标,动态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狠抓政策细化和落地,保证重大项目正常有序推进。力促欣旺达二期、省康复医院、北经开南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

    (10)着力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对标盒马鲜生、大润发淘鲜达,建设一批超市化管理模式和商业化购物环境相融合的智慧农贸市场。继续发挥好红色李巷、郭兴庄园、李在凤等一批特色旅游村的龙头作用,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引入悦榕庄等知名酒店管理品牌,进一步提档区内酒店运营水平。着力发展“旅游+农业”,引导梦华苑、秦淮梅园、玫瑰园、杨梅园等一批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导大型商贸企业“进镇入村”开设网点,促进农村消费质量提升。鼓励各镇街打造形成1-2个有品质的特色商业街,发展地方特色商业,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全区市场和商业综合体错位经营,支持多业态、多场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发展模式。以各类大型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消费习惯,刺激外来客流跨夜消费,放大节庆商业效应。

    4、围绕城乡品质再提升,打造活力新城样板

    (11)统筹做好规划顶层设计。高水平完成溧水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我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进一步做好与省市“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确保在省市规划中进一步提升溧水定位,发挥溧水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项改革试点和政策资源向溧水倾斜。充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溧水区与余杭区深化战略合作并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双方战略合作的实质内容,推动一批示范性、关联性重大项目在示范区内落户。合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十四五”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衔接,全力争取省市对我区发展空间支持。优化空间增量,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优化镇村布局,释放集体建设用地红利。

    (12)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省道446、宁宣(黄)铁路、扬马城际铁路等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研究,推进傅家边互通、省道204改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强溧高高速、宁宣高速南延工程、秦淮河四级航道、30万吨新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秦源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柘塘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实施6个镇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确保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

    (13)全面拉开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推进空港国际城、高铁智慧城、石湫科教城建设,推动城市形态从“一城独大”转变为“三足鼎立”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格局。启动空港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生态湿地景观系统设计编制,加快推进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禄口国际机场、江宁禄口街道的“立体”交通衔接研究,重点推进核心区22.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推进高铁智慧城从前期论证研究、规划设计阶段转入全面建设阶段,启动3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的景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先行区内企业收储和土地征收。加快建设高铁片区规划展示中心,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提升高铁片区知名度、影响力。推进石湫科教城红土航空基地、新城片区保障房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南京艺术学院、荔枝广场等标志性项目尽早开工。

    (14)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2020年溧水区城乡建设计划A、B类共安排458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311亿元。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1500万㎡,施工企业产值达到210亿元。提升绿化建管水平,启动新珠路绿化改造、弯子口广场绿化提升、天生桥大道绿道和钱塘公园绿道工程。继续推进10个老旧小区“瓶改管”工作。继续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公厕203座。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0公里,争创国家“四好农路”示范区。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营。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2%以上。

    5、围绕三大战役再攻坚,巩固小康建设成果

    (1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全区低收入人口脱贫成果,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强的特色富民产业,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创业就业增收。高质量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继续落实援助资金,援建项目,帮助培训各类干部人才。协助对口帮扶地区来溧水开展专场招商推介,促进项目落户帮扶合作地区。

    (16)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从新年伊始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落实重点区域“点位长”管理制度,着力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全域Ⅲ类水目标,提高土壤监管水平。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地表水省市考断面好于Ⅲ类水比例达到省市目标,PM2.5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优化。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7)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加强燃气储配场站等重点设施安全管理,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加大超限超载、散装建材工程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强存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管理。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完善防控金融风险工作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排查力度和存量风险企业的核查频率,全年存量风险企业压降20%以上。

    6、围绕民生实事再发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18)科学制定民生实事项目。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座谈征集和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从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生态环境等11个方面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中,广泛征求意见,梳理整合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19)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施新一轮教育布局规划,加快推进13所学校建设进度,确保6所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标准化建设,优化整合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提优补强师资队伍,进一步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对新开办的学校委托名校(园)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南外仙林分校、苏州外国语学校项目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效率,计划公开招聘200名新教师,加大名师、名校长引进工程实施力度,力争引进10名特级教师、30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20)提升就业医疗保障水平。扎实做好“稳就业”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开展企业用工服务活动,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以上。培育自主创业人员800人以上,实现再就业150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4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600人。为大中型企业解决用工难。完成在职职工培训1万人次以上,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新增高素质人口2万人,确保五年引进10万人任务顺利实现。提升医保水平,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5%和70%以上。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和制度体系,稳步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努力将参保人员的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目录外自理费用占总住院费用占比不超过8%。加大高值医用耗材专项整治,督促和指导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接入平台,积极开展带量采购,确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两大区级医院全面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和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创建一批省示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50%以上。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实施敬老院集中供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床位、助餐点等基础服务设施,力争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实现全覆盖。

    (21)深入推进健康溧水战略。高质量举办好“第二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围绕“一平台三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抓好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示颐养中心、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极限运动训练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扩大健康运动人群,健全区、镇、村三级健身网络。全民健身参与率、国民体质合格率、人均体育设施面积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领先水平。全力推进晶桥镇康养产业集聚,着力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中医康养示范基地项目(上海绿地)一期开工建设。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实现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中心的功能融合。建成一批社区医养融合机构,不断增强医养融合发展。

    (22)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着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力争创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继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化解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雪亮工程”和“技防城”建设,继续深化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规范化建设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使得镇街部门协同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夯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23)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系列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源头治理提升城市安全能力,聚焦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托管式”“保姆式”安全生产服务,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7、围绕各类改革再深化,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24)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围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开展探索。争取改革授权,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各类资产抵押担保融资等手段突破现有政策规定。积极争取省级专项债券分担改革前期成本,探索发行典型项目企业债券,利用城乡融合发展基金等培育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等方面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激发城乡之间要素自然流动。

    (25)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低效闲置企业处置,运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引入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盘活工业存量资产。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为企业“松绑助力”,培育企业竞争力。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引导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进银行贷款增量向制造业倾斜。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及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确保改革与市场化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26)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市营商环境优化政策2.0版措施,继续推进行政审批“1230”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753”改革,在市民之家增设“一站式收费”综合窗口,实现企业缴费“最多跑一次”;推进“中介超市”建设,做好“中介超市”网络平台的运营和维护,进一步规范涉审中介机构。持续推动“宁满意工程”,充分利用综管平台信息共享功能,减少群众办事流程和材料数量,切实提高办事获得感。

    (27)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落实信用监管制度和系列清单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执业人群分类分级信用管理,8个以上领域建立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推动信用信息平台与各部门业务平台融合,全面覆盖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诚信建设领域。加强对诚实守信好市民的诚信激励,加大信用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不断丰富“信易+”场景应用,推动信用便企惠民。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全面部署和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打造南京南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谱写“强富美高”新溧水的崭新篇章,为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作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