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 Baidu
    map
    索 引 号:    K13651684/2021-12012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体裁分类:    报告
    发布机构:    溧水区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02-0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
    文  号:     关 键 词:    制造业;健康;发展;重大项目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

    ——2021年1月6日在南京市溧水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张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其艰辛、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是风险和困难比预判要大、创造和突破比预想要多、成果和变化比预期要好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少见的洪水带来双重严重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防汛抗洪、复工复产三场硬仗。面对疫情冲击的挑战,我们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防得住”实现了“放得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闭环管控”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2800多名网格员、82000多名志愿者、16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奋战一线,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坚持服从大局、服务全局,优先服从全市防疫物资统一调配,认真做好4752名境外省外来宁航班、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溧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和生活保障服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后调配4批次44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会战武汉、医疗援疆,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面对洪水肆虐的考验,我们闻“汛”而动、逆“水”而行,以“冲在前”实现了“城市安”。入汛以来,溧水遭遇特大暴雨和洪涝袭击,全区82条(座)河湖、水库超警戒水位,其中石臼湖超保证水位12天。在长达41天梅雨期的日日夜夜,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奋力驰援、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汛情“有险无惊、有灾无难”,确保了河湖安澜、城市安全、百姓安康。面对经济下行的风险,我们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以“快复工”实现了“稳回升”。率先举办全市首场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率先成功举办面向全球直播的制造业发展大会;率先促进消费回补,延长秦淮源头灯会时间,举办“咪豆Holiday”“打卡溧水”等主题消费活动;系统构建“一对一”24小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制定出台“暖心稳企”四项措施、“‘促消费、稳增长’六条”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连续三个季度夺得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奖,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6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亿元、增长12.1%,实现了“一季正、半年红、三季进、全年胜”。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之以恒谋发展、稳运行,经济“体魄”更壮了。坚持用“招商突破年”的激情、“企业服务年”的实干,奋力绘就经济发展“上扬曲线”。产业从“高原”向“高峰”攀升。先进制造业稳中提质,深入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预计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5%,增幅排名全市第二。现代服务业稳中有进,新增入统限上商贸企业56家,服务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3.5%。现代农业稳中向好,牧原集团溧水生猪养殖场建成投产,44个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3亿元,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1家,休闲农业综合收入23亿元,长乐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洪蓝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无想田园”优质农产品亮相品牌商超、省市机关、高速服务区。项目从“量增”向“质优”迈进。欣旺达二期、西门子数控等5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2亿元。“四新”行动全面发力,14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6.7亿元,专项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建成5G基站650个,完成率全市第一。精准招商硕果累累,成功举办南京金洽会溧水专场推介会以及北京、上海、深圳推介会等30多场招商活动,上线运行“美溧云”产业投资地图,引进百亿级龙电华鑫华东总部、苏宁易购等重大项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6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66个。内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增幅分别达30%、28%。惠企从“普惠”向“定制”转变。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力办好优化营商环境10件实事,制定出台制造业“双十条”等优惠政策,“企业服务直通车”一站式平台运行投用,37个省市重大项目、174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全程跟踪代办服务。率先在全省出台支持直播电商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工厂直购节、直播带货等途径扩大内需、带动消费,举办“抗疫情、稳增长”银企对接会,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助力363家民营企业节约转贷成本2350万元,企业产销难、融资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纾解。

    (二)持之以恒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更足了。系统深化改革,坚定推动创新,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集成改革蹄疾步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首创并率先基本实现“1230”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初步实现“1120”改革目标,“753”改革走在省市前列。大力实施“宁满意”“十个一”工程,“企业注销一件事”“婚育户一件事”“殡葬服务一‘键’事”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医疗救助“免申即享”在全市推广。加快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实现500个高频审批事项“一网通办”、50个事项“一城通办”。开放开发活力涌动。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区进出口总额达102亿元,增长32.5%。会展经济蔚然成势,成功举办全球智慧出行大会等重大展会52场次,其中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作出重要批示,获评“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临空经济破题起势,机场大通关基地、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南京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入驻跨境电商项目9个。宁杭合作试验区蓄势待发,生态智慧未来城开工建设,“1+9”规划体系基本完成,“五横三纵”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创新主体育木成林。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育计划,成功签约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瞪羚”企业2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1家。纵深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10个。积极兑现科技创新、人才安居系列政策,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48名,集聚高层次“双创”人才19名、高素质人口10.5万人,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2.3亿元,发放科技贷款8.6亿元。

    (三)持之以恒强功能、优品质,城市“气质”更佳了。坚持城乡联动、建管并重,全域共美的“锦绣画卷”次第呈现。城市从“环境美”转向“生活美”。国家极限运动馆、区委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城隍庙、永寿坊等2个文化街区即将正式开放运营,琴音大道、新珠路景观提升工程顺利完成。实施“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整治老旧小区5个、背街小巷10条,城区新增停车泊位6000余个。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共卫生间200座、城区公共卫生间3座、旅游公共卫生间8座,新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房277个,天山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日处理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大件垃圾分拣中心建成运行,获评全市唯一的2020年度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成功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国测”“省测”。乡村从“局部美”转向“全面美”。精心打造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6个宜居村,实现规划布点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石山下、涧东等6个村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李巷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头寨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两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区(县)。生态从“一时美”转向“一直美”。全面完成禁捕退捕工作,337户666名渔民悉数退捕上岸。率先在全省提出“誓创高质量全域Ⅲ类水”目标,在全市率先完成劣V类水体销号,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市考断面达标率100%。实施增绿补绿工程,新增绿道5公里、垂直绿化3公里。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及扬尘管控,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1%,同比上升15.4%;PM2.5浓度均值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

    (四)持之以恒惠民生、增福祉,群众“家底”更厚了。聚焦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努力补短板、强弱项,民生答卷充满“幸福成色”。持续加快民生实事推进。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10件5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住宅小区非机动车车棚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住宅小区成立业主自治组织实现全覆盖,完成10个小区燃气改造,新增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家,新区小学、东屏小学改扩建等11个教育类项目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稳就业、保民生推出实招,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减免社保费9.85亿元,发放稳岗补贴2513万元,开工建设东屏街道、洪蓝街道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加强“健康溧水”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与哈佛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全国首个国际化适老社会科技创新中心。洪蓝、柘塘创成国家卫生镇(街),白马、晶桥、东屏通过省级健康镇评估验收,省级卫生镇(街)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健康溧水”83.9%的可统计指标提前十年达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持续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建立“城市平安、精细化管理、环境保护”三大智慧应用集群,“溧城精靓”智慧平台上线运行,建成区信访接待中心、人民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时刻绷紧安全之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好评率位居全市第一,创成江苏省首批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

    (五)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自身“筋骨”更强了。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组建绩效评价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等作为重大事项决策必经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00件,答复率、办结率均达100%。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用心用情办好“12345”热线工作,解决群众诉求5.4万余件,绩效考评位列全市第一。深入排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一步精简文件、压缩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教育卫生、建设工程、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三公”经费、区级行政机关运行支出保持“零增长”。同时,工会、妇女、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等工作实现了新进步,对口帮扶的陕西省商南县如期脱贫,民宗、台侨、科协、红十字会、档案、人武、退役军人和双拥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这五年是溧水经济发展“裂变”、城乡面貌“蝶变”、百姓生活“质变”的五年。全区上下对标找差、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五年来,我们锚定发展高质量、以实干创实绩,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迈上“6789”四个百亿级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近一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286亿元,264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53亿元,省市重大项目数量和投资额连续五年均位居全市前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功获批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国字招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从2015年的72位跃升至2019年的52位,工业百强区排名43位,连续三年获得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获评江苏省2019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综合指数在全省63个郊区中位列第三。全国新城区竞争力百强榜位居第46位、名列全省第11位,实现了从“默默无名”到“榜上有名”,再到“金榜题名”的华丽转身。

    五年来,我们构筑创新强磁场、以硬招增硬核,内生动力强劲澎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8%,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近4倍、达40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10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5件,PCT申请475件,年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获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区域性创新取得新成效,幸庄科技产业园和溧水空港智慧创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在科技部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东屏新材料基地创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溧水高新区、白马高新区成为省级众创社区试点。

    五年来,我们推动改革再出发、以先行争先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宁杭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与杭州余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承办首届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连续2年在上海进博会发声推介,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入选省级试点。坚守制造业这一立区之本,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区。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政府运转效能进一步提高。加快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区属国企资产规模增至2000亿元。

    五年来,我们统筹资源均衡化、以共建促共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历史文脉传承与城市更新改造互融并进,实施城乡建设任务2139个,改造棚户区(危旧房)550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1023户,整治老旧小区40个,分配安置房3.65万套,惠及群众4.75万人,改造提升飞燕文化产业街区等老城客厅,建成市民之家、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地标建筑。交通脉络更加清晰,轨道交通S7、S9线竣工通车,溧高高速、S340、S341等干线公路建成使用,扬镇宁马、宁宣黄城际铁路、宁宣高速南延、秦淮河四级航道等省市重大工程扎实推进,提档升级市政道路75.8公里、农路525公里,打通“断头路”13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健康绿道里程逐年递增,村(社区)实现沥青道路全覆盖,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获批全省首批交通运输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县。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建成A级及以上旅游卫生间68座。成功塑造石山下、李在凤、郭兴等“美丽乡村”名片,先后建成状元坊公园、秦淮源公园、团山公园等十大公园,“城在林中隐、人在景中游”的园林城市逐步显现。

    五年来,我们聚焦群众获得感、以民生聚民心,全面小康圆满收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四年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稳居全省前列,48个市、区经济薄弱(欠发达)村、8951名低收入农户提前2年实现脱贫摘帽,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实现程度位居全省第四。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施教育布局调整五年提升计划,引进金陵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南外仙林分校、太平巷幼儿园等名校名园,新增市区名师工作室26个,区级以上名特优教师达1027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医疗服务水平大幅跃升,完成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和4个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区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顾五年来的历程,那么多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场景,每每想起都令人无限动容;那么多起早贪黑、挑灯夜战的日子,每每忆起都让人感怀在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惟其共担,才值得铭记。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都归功于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区委区政府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溧水人民的一路同行、一路打拼、一路向前。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有力监督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溧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立足新坐标、新方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稳增长的基础尚需夯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偏小,在全市占比仍然不高;开放型经济带动力还不强,枢纽区位优势尚未转化成枢纽经济优势。二是抓创新的举措亟需强化。实体经济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水平有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地标性龙头企业总量偏少。三是惠民生的力度仍需加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还不充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城市更新和环境治理存在短板。四是善治理的水平还需提升。各片区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还不够高,营商环境还有改善空间,这些都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当前正值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和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计,续写溧水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根据《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南京市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愿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突出“四个抓手”:

    一是深耕大智造。坚持“制造如根、根深叶茂”,巩固制造业战略支柱地位。创新增“高”,强化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鼓励企业牵头设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品牌运营等价值链上游环节突破,加快制造业向高端跃升。数字增“智”,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让数字技术为制造业赋能,实现产业形态再造、生产方式“智造”。集群增“量”,围绕制造业集群深耕细作,推进产业链重构,提高产业垂直整合程度,推动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协同,实现制造业增量崛起。到“十四五”末,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上市企业达10家,培育15个“群主”“链主”企业和15个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是深耕大健康。坚持医防融合、体医融合、体教融合、医养融合,全力推进“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建设。健康产业方面,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施无想国医小镇等标杆项目,形成包括健康城区、健康特色小镇、健康田园乡村在内的多层次复合化健康发展格局;健康环境方面,开展“水、土、气、碳”综合治理,建设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公园等健康细胞,打造集绿色生态、健康休闲于一体的城市风光带;健康服务方面,加快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颐养中心等重要健康载体建设,深化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大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及高校附属医院。到“十四五”末,健康溧水建设整体水平步入全国前列,健康产业项目投资突破400亿元,打造长三角康居颐养胜地。

    三是深耕大教育。坚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资源供给体系。学前教育注重“普惠+公益”,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惠民幼儿园,形成公办为主、非营利民办为辅的幼教体系;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创优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办学模式,加快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高中教育围绕“特色+多元”,深化育人方式变革,激发办学活力,积极探索更加完善有效的优质人才培养路径;职业教育强化“定制+配套”,引入知名“双高”职业学校,推动省市属职业技术学院在溧水设立分校、实训基地,大力培养与溧水产业关联度高的特定从业人员;高等教育促进“融合+多元”,加快推动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传媒学院等高校溧水校区建成使用,大力开展高校“聚溧计划”,引进一批高等院校落户。到“十四五”末,再引进20所以上名校(园)、100名以上名师,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入省市前列,让教育成为溧水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四是深耕大文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城旅一体、产旅互融、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景点再升级,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和公共配套,推动现有景区景点、乡村旅游区等提档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和特色网红打卡点,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云消费”渠道,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赛事树品牌,持续举办山地半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等全民健身系列赛事,联合申办跨区域高等级赛事,树立以春路跑、夏水游、秋户外、冬冰雪为特色的“四季赛事”品牌,以国家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运动基地为依托,打造全国极限运动高地。会展聚人气,完善空港国际博览中心、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会展+产业”核心功能,构建市场化、品牌化、融合化的会展新格局。到“十四五”末,实现年举办展会活动百场以上,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争创5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举办重大赛事30场以上,旅游收入超200亿元,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大小剧场、文化街区等一批文化设施,形成规模化城市文化核心区。

    通过深耕“大智造、大健康、大教育、大文旅”,持续推动功能提升、环境提优、服务提质,促进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各类项目接踵而至、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率先探索“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实践路径。

    各位代表,风云变幻、行远自迩,镌刻铿锵步伐;春山可望、笃行不怠,更需斗志昂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戒骄戒躁、接续奋斗,在新的起点上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溧水答卷,用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Baidu
    map